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设计与性质研究
报告人:方永进
所在单位:武汉大学
报告人简介:报告摘要:
报告人简介:
方永进: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入选国家级海外青年人才项目。2016年于武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,随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做博后。主要研究方向为钠离子电池、锂离子电池、锂金属负极、电解液等。担任InfoMat、J. Energy Chem.、eScience、Chin. Chem. Lett.、Batteries等杂志青年编委。发表SCI论文50余篇,引用7400余次,h指数为39,21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。以第一作者/通讯作者在Sci. Adv.(1篇)、Angew. Chem. Int. Ed.(9篇)、Adv. Mater.(5篇)、Adv. Energy. Mater.(3篇)、Energy Environ. Sci.、Chem、ACS Energy Lett.、Nano Lett.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。荣获2018和2020年J. Mater. Chem. A年度杰出审稿人、2021和2022年J. Energy Chem.年度杰出审稿人、湖北省楚天学子、2022年科睿唯安“全球高被引科学家”、2022和202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“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”等荣誉。
摘要:
钠离子电池由于资源丰富、价格低廉等特点,得到储能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。聚阴离子材料和氧化物材料是两类主要的正极材料。聚阴离子材料具有稳定的框架结构、较高的工作电压等特点,而氧化物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、丰富的可选体系等优势。本报告围绕聚阴离子和氧化物材料的结构调控,从材料设计制备、离子输运调控、电化学性质研究等方面展开讨论,主要包括:(1)对聚阴离子材料的结构进行分析,对影响离子扩散行为的本征原因作出阐述,并从聚阴离子材料的结构设计和表界面修饰入手,实现不同结构聚阴离子电极材料的构建;[1, 2](2)对元素取代的锰基氧化物材料的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机制、相变过程、电化学性质、结构演化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。[3, 4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