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向高端聚酯单体的分子筛催化材料
报告人:冯刚
所在单位:南昌大学
报告人简介:报告摘要:
报告人简介:
冯刚,南昌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,博导;2004年本科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,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,同年进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工作,2015年调入南昌大学。主要从事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,围绕能源、环境、材料、化工等领域的热点问题,以应用为导向,将理论与实验研究方法相结合,研究表面与界面结构及反应机理等,推动科研成果转化。研究方向:1)分子筛择形催化芳烃转化;2)铜-氧化铝体系的催化剂构效关系研究;3)乙炔催化转化制下游化学品;4)面向酯化反应的高效离子液体催化剂开发。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,省部级项目6项,应邀在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做报告30余次,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,被引用3000余次,H-index=35,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,编写教材2部,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,并担任JACS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,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函评专家。
摘要:
2,6-二甲基萘(2,6-DMN)是合成新型高端聚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(PEN)的重要单体,但是工业上生产2,6-DMN的过程繁琐,导致其生产成本较高,限制了PEN产业的发展。近年来,分子筛催化2-甲基萘(2-MN)烷基化及烷基转移反应一步合成2,6-DMN具有工艺路线短、原料便宜和目标产物选择性高等诸多优点。但其产物的二甲基萘同分异构体副产物较多,且2,6-DMN与2,7-DMN沸点极为接近难以分离,因此需要开发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筛。其中具有AEL结构的SAPO-11分子筛与具有MTW结构的ZSM-12分子筛因其具有更高的2,6-/2,7-DMN扩散能垒比,因此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催化性能。经过Mg2+改性处理后的SAPO-11分子筛在反应6小时后具有更高的2,6-DMN的选择性(41.3%)以及2,6-/2,7-DMN比值(1.87)。通过水热法合成出的HBEA/MTW分子筛经过Mg2+改性处理后,在反应6小时以后具有22%的选择性以及1.5的2,6-/2,7-DMN的比值。